查看原文
其他

《文艺理论与批评》2024年第1期目录


卷首语

现代人的时间感似乎总在加速,2024年倏忽而至,带来新起点与新期许。值此之际,“以文学为方法”,便不只是陈词滥调,而是给予新旧之交的我们一种超越性的力量。本期以“亚非文学研究”打头,意在向读者彰显困局中的文学想象力。印度达利特文学提供了“帝国之外”审视世界的支点,探索更具公共性与平等性的“文学亚非主义”;莫桑比亚作家米亚·科托的《梦游之地》,以其“混杂性”书写超越后殖民理论的束缚,获取质询历史与现实的位置。梦的介入,在在提醒我们,一个超越二分法的世界永远值得追寻。

在丁玲诞辰120周年之际,本期推出“丁玲研究”专题,邀请读者深入探访丁玲的文学世界。“文学性”,往往以生命形态承载,也借文本间的互文绽放。以陈映真小说提供的“左翼男性主体”视角重读《韦护》,可见革命与爱情、工作与文艺之间的现代纠葛。以劣绅形象塑造,又或以同题书写对比为切入点,显示文学如何以自身方式把握现代革命的“慢变化”与“多层性”。关于文学与革命、政治的互构,本期“细读与重释”的诸篇文章有不同方向的勾勒。

字里行间,联通着林林总总的行动与形形色色的主体。“台静农研究”专题两篇,或关注其作为专任讲师的生命史,见出新文学传统的开枝散叶;又或瞩目作为“战败的先知”的未名社人的文学-政治实践,体贴他们如何从失败中分离出与之对抗的质素。新的文学行动亦不断涌现,粉丝书写同人文学,“新人”怀想虚拟现实,文学总能衍生认知界面。

新年伊始,不妨回到文学的位置再度出发。借用本期文字,“在梦的模糊之中,在水的流动中,克服僵化和固定”,不可思议的可能性将会向我们敞开。


目  录

亚非文学研究

004  印度达利特文学与新“文学亚非主义”/ 张忞煜

019  什么是道路?——论米亚·科托“混杂性”书写的政治内蕴 / 闵雪飞

丁玲研究

033  左翼男性主体状态:从陈映真的一个视角读丁玲的《韦护》/ 赵刚

039  “劣”在何处,“劣”从何来?——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的劣绅形象及问题 / 熊权

052  “我希望你有你自己”——论丁玲的同题小说《一九三〇年春上海》/ 刘卫国 张琢琪


台静农研究

062  作为“专任讲师”的新文学作家——台静农生命史中的山东大学一年 / 刘子凌

077  “战败的先知”:革命低潮中的未名社 / 付丹宁


细读与重释

093  “温柔革命”与婚姻改造的多重路径——论《漳河水》的创作与修改 / 王琳

106  从“人与物”说起——论冯至《伍子胥》与里尔克《布里格随笔》/ 朱芮贤

117  生活之“路”的“打开”与转向——从李瑛看 20 世纪 40 年代文学青年的左转 / 温雅红

129  20 世纪 40 年代的经济危机与闻一多的思想转向 / 丰景


新媒介

141  在交往中建构“唯一”——论同人写作与粉丝社群话语的互文性 / 周冠宁

150  从“古风”到“国风”:网络时代女性国族想象的新变 / 桂思涵


160  虚拟现实初级阶段的艺术作品特征 / 胡木欣

168  “植物的隐喻”:纪录片《第三极之植物王国》叙事研究 / 王昕璨 何小青


问题与方法

175  “历史学”还是“图像学”?——历史图像学的相关概念与跨学科研究方法论(上)/ 李公明


插页/封三 美术作品 / 周松竹 李春阳 王健 谌誉中 曹雨 季凡 罗媛 佟达 于洁 刘敬龙 方民 谷晓丹 聂森 周卫平 贺莉浩 苗威 房福来 罗迪 石昆鹏 伍欣 喻秋霖 郭兆龙 李怀鹏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文艺理论与批评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